
每一步都踩在生死線?庫德族攝影師花8年拍下兩伊邊境送貨員翻雪山背貨日常
2025 年世界新聞攝影大賽焦點作品,庫德族攝影師 Ebrahim Alipoor 以《Bullets Have No Borders》記錄下伊朗與伊拉克邊境上特殊的「Koolbar」群體。這些「背負重物的人」,在政治歧視與極度匱乏的就業環境下,被迫背負 50 公斤的日用品,穿越危機四伏的札格羅斯山脈。每一次運送,都可能面臨巡邏兵的槍擊、雪崩或墜谷,賭上性命。這組震撼人心的影像,揭露了在庫德族山區,生存如何成為每日的賭注,以及一個被長期忽視的族群的沉重困境。
把命背在肩上:庫德 Kolbar 的危險生計
Photo from IG@ebrahim_alipoor
2025 年世界新聞攝影大賽上,一系列來自伊朗與伊拉克邊境的影像引發了廣泛討論。庫德族攝影師 Ebrahim Alipoor 以長達 8 年的時間,記錄下一群被稱作 Koolbar 的送貨員如何在札格羅斯山脈上求生。
Photo from IG@ebrahim_alipoor
畫面中,送貨員背負著高聳的貨物,踩過積雪覆蓋的山路,那些貨物裡裝的是電熱水壺、尿布、藥品等生活日用品。但在這片被政治與地理切割的土地上,運送這些物資需要付出的代價,遠超過我們的想像。這些影像之所以震撼人心,不僅因為視覺上的張力,更因為它揭示了一個長期被國際忽視的族群困境。當生存成為每日的賭注,這些送貨員用肩膀與雙腿,承載的不只是商品,更是整個族群的生存尊嚴。
邊境孤兒的宿命:Kolbar 從何而來
Photo from IG@ebrahim_alipoor
在伊朗與伊拉克交界的庫德族山區,一段複雜的歷史造就了 Kolbar 這個特殊群體。他們的名字源自庫德語:Kol 意為背部,bar 意為負重,合起來就是「背負重物的人」。
Photo from IG@ebrahim_alipoor
長期以來,庫德族在伊朗飽受政治打壓,系統性的歧視導致就業機會極度稀缺,失業率居高不下。即便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也難以在主流社會找到穩定的工作機會。為了養家活口,許多人被迫踏上這條充滿危險的道路,尤其是 1979 年伊斯蘭革命一來,伊朗政府開始實施高壓邊境管制,所有商品進口都被禁止,Koolbar 的送貨行為瞬間被冠上「走私」罪名。
Photo from IG@ebrahim_alipoor
一夕之間,運送熱水壺與尿布的行為竟成了需要被追捕的犯罪。這些送貨員從此活在法律的灰色地帶,每一次翻山越嶺都可能面臨槍擊,每一趟運送都賭上性命。據庫德人權組織統計,2011 年至 2024 年間至少有兩千四百多名 Kolbar 在這條路上受傷或死亡,一年內死在這片群山中的人數,比整年攀登喜馬拉雅山所有遇難者還多!
血汗邊境路:扛50公斤走山脈
Photo from IG@ebrahim_alipoor
Photo from IG@ebrahim_alipoor
他們通常要徒步翻越終年積雪的那道將伊朗與伊拉克一分為二的扎格羅斯山脈,背負高達 5、60 公斤的貨物在海拔數千公尺的峽谷中跋涉,一趟路走上八到 12 小時是家常便飯。凍瘡、肌肉拉傷是每天的標配,有些人甚至在關節上塗麻醉藥膏、靠止痛藥硬撐。更可怕的是,他們腳下埋著戰爭遺留的地雷,頭頂還要防備邊境巡邏隊的冷槍。
影像能否成為改變的第一步?
Photo from IG@ebrahim_alipoor
為了賺取更多收入,Koolbar 們往往背負起 50 公斤甚至更重的貨物,在夜色或暴雪中行走 8 到 12 小時。由於黑夜能夠掩護身影,大雪會干擾巡邏兵的視線與射擊精準度。然而即便採取這些防範措施,過去十三年仍有 2000 多人因此受傷或喪命。攝影師 Ebrahim Alipoor 的鏡頭記錄下一名因遭巡邏兵槍擊而被迫摘除雙眼的送貨員,也捕捉到 22 歲的莫罕默德在與母親深情吻別後,毅然踏上旅途的身影。
Photo from IG@ebrahim_alipoor
Photo from IG@ebrahim_alipoor
每一次出發,都可能是與家人的最後一次擁抱。攝影師表示:「這些故事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他與送貨員們一同穿越山脈,一同躲避子彈,一同在雪地裡承受寒冷與恐懼,最終將這些經歷凝結成《Bullets Have No Borders》這組深具震撼力的影像作品。
繼續閱讀:
Text:POPLADY Editorial
Photo Source:IG@ebrahim_alipo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