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敷面膜】面膜步驟、敷多久、面膜敷完要洗臉嗎?敷面膜疑問與指南全攻略!
敷面膜看似簡單,當中卻藏著不少隱藏用法。面膜到底敷多久才適合?多久敷一次?敷完要洗臉嗎?又該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面膜?別擔心,這篇面膜步驟全攻略將為妳一次解答,從前置準備到後續保養,正確面膜使用方法通通告訴你,讓敷面膜成為有效又療癒的保養時光!
敷面膜前的準備步驟
Photo from iStock
在開始敷面膜之前,做好準備工作可讓面膜效果加倍發揮。以下是敷面膜前不可忽略的步驟:
- 徹底清潔:先使用卸妝產品清除彩妝與防曬,接著以溫和的潔面乳洗臉,確保毛孔中的油脂污垢被清潔乾淨。乾淨的肌膚更能吸收面膜營養,是護膚步驟面膜發揮作用的基礎。清潔後可以用溫熱毛巾敷臉約1分鐘,打開毛孔,讓肌膚放鬆。
- 適度去角質:在肌膚狀況許可時,敷面膜前進行溫和去角質,避免角質層阻擋精華滲透。但注意一週最多1-2次,敏感肌膚或當下有發炎痘痘時則不建議此步驟,避免過度刺激。
- 評估膚況:敷面膜前先觀察當天皮膚狀態並選擇合適的面膜。如果肌膚正敏感泛紅或有傷口痘瘡,建議暫緩敷面膜或選擇舒緩修護型產品,以免雪上加霜。在確認膚況穩定後,再挑選針對當下需求的面膜類型(保濕、美白、淨油等),才能事半功倍。
不同類型面膜的正確使用方法
市面上的面膜有多種,不同面膜有不同的步驟和使用方法,也各有適合的面膜敷多久時間。一起來看看各種類型面膜的正確使用方法:
片狀面膜
Photo from iStock
片狀面膜是最常見的敷面膜方式,也是許多人每週的固定保養步驟。使用時,從額頭開始往下輕輕展開面膜並對準五官貼合在臉上,緊密貼合全臉後趕走氣泡以確保每寸肌膚都接觸到精華液。每次敷面膜的時間建議約10 - 15分鐘,最多不超過20分鐘。時間到後由下往上慢慢揭下面膜可減少精華殘留堵塞毛孔的機會。取下面膜後,將殘餘的精華液用指腹按摩全臉至吸收,片狀面膜屬於免洗型,敷完面膜通常不需要再洗臉,直接進行後續保養即可。
泥狀面膜
Photo from iStock
泥膜常用於深層清潔和控油。敷泥膜前,先清潔臉部並保持肌膚微濕狀態。使用時,取適量泥膜均勻塗抹全臉,避開眼周和唇周,厚度以蓋住膚色為準。面膜敷多久視產品而定,一般約5 - 15分鐘不等,當泥膜開始變乾、顏色變淺時即可沖洗乾淨,避免等到面膜乾到緊繃龜裂,否則反而會吸走皮膚水分、讓肌膚過度乾燥。洗淨泥膜後,用乾淨毛巾輕壓臉部吸乾水分,接著立刻進行保濕步驟來舒緩及補水。泥膜屬清洗型面膜,殘留的泥狀物必須清潔乾淨,才不會堵塞毛孔。
睡眠面膜
Photo from iStock
睡眠面膜是免洗面膜,一般是凝膠或乳霜狀,通常夜間護膚的最後一步使用。在晚間完成所有護膚步驟後,取適量睡眠面膜均勻塗抹全臉,形成一層薄薄的保護膜,之後可直接睡覺,讓面膜整晚持續為肌膚潤澤鎖水,直到隔天早晨再將其洗淨即可。隔天早上起床後,按照日常清潔程序洗臉,接著進行白天的保養即可。
撕拉面膜
Photo from iStock
撕拉式面膜是一種會在臉上乾燥成膜,之後撕除下來的面膜,多半用於去除黑頭粉刺或老廢角質。使用前,先將臉洗淨並熱敷一下毛孔打開,或洗完熱水澡後敷效果更佳。取適量撕拉面膜,並避開眉毛、髮際和眼周,均勻塗抹在T區或全臉(依產品說明)。靜待約15 - 20分鐘,確認面膜完全乾透後,從面膜邊緣開始慢慢撕下。建議由下往上撕,減少對皮膚的拉扯傷害。如果感到痛或撕不下來,不要硬扯,可能是塗抹太薄或時間不夠,可再等一陣或用溫水將其軟化洗掉。撕下面膜後,臉上可能還會殘留一些碎屑或黏著物,這時可以用化妝水沾濕化妝棉輕輕擦拭乾淨,接著一定要塗抹鎮靜保濕的產品舒緩肌膚,以加強保濕修護。
不同面膜類型比較表
面膜敷完要洗臉嗎?
面膜敷完要洗臉嗎?這是大家常有的疑問。其實,是否需要清洗取決於面膜的種類和配方:
- 片狀面膜:一般來說,敷完片狀面膜不需要再次洗臉。面膜上的精華液本身就是營養,取下面膜後應充分按摩或輕拍臉部,讓殘留的精華被皮膚吸收。如果覺得臉上精華很多很黏,可以靜置幾分鐘讓皮膚吸收,大部分精華滲透後,再以化妝水沾濕化妝棉輕拭,帶走多餘的黏膩感。不建議用潔面乳再次清洗,避免把剛吸收的養分又洗掉。接著,直接依照平常護膚步驟塗抹後續保養品即可,為肌膚「鎖水」,讓面膜效果更持久。
- 泥狀/撕拉面膜:這兩類在敷完後一定要確實將臉洗乾淨或擦拭乾淨。泥膜殘留在皮膚上會造成毛孔堵塞,撕拉面膜則可能殘餘碎片或黏膠,需要用清水或化妝水整理乾淨。同時,由於這兩類面膜多屬深層清潔性質,敷完臉會比較乾燥或有點刺激,敷面膜後要立即進行保濕鎮定保養。
- 睡眠面膜:這類面膜敷完不用馬上洗,你可以讓它在臉上過夜發揮作用,等隔天早上按日常流程洗臉時再洗掉就行。晚上敷著睡時,如果覺得臉有點黏,可等15分鐘讓面膜稍微乾燥成膜。隔天清潔完臉部後,記得還是要進行白天的保養程序來保持肌膚水潤。
面膜多久敷一次?
Photo from iStock
由於每個人膚質狀況和所使用的面膜種類都不同,因此無法直接決定需要敷多久。不過,可以依膚質和面膜功效來做大致的頻率參考:
- 油性肌膚:油肌的人皮脂分泌旺盛,毛孔容易阻塞。建議每週使用清潔型泥膜1次,幫助去除多餘油脂和黑頭;搭配每週1次保濕舒緩類面膜(如片狀保濕面膜),補充水分之餘也可平衡油脂分泌。所以油性肌可一週敷面膜約2次左右,避免每天敷造成皮膚負擔。
- 乾性肌膚:乾燥肌需要大量補水滋潤。建議一週可敷2 - 3次高保濕類的片狀面膜或敷1 - 2次睡眠面膜過夜,加強肌膚含水量。在乾冷的季節甚至可以每兩天敷一次溫和保濕面膜。但要注意若面膜精華非常滋養厚重,頻率不宜過高,以免營養過剩長脂肪粒。
- 敏感肌膚:敏感性肌膚角質層較薄,過度頻繁敷面膜可能引發刺激。此類膚質建議不超過每週1 - 2次,且選擇成分單純溫和的面膜。在肌膚出現紅腫、刺痛或不穩定時暫停敷任何面膜,先專注基礎保濕讓皮膚恢復屏障再說。頻率上寧願保守減少,也不要為了急於護膚而過度勤勞敷面膜。
- 混合肌膚:可採用「分區對策」,一週1次清潔泥膜針對出油的T區,另每週1 - 2次保濕面膜照顧乾燥的U區,如此靈活調配。同時也可以視肌膚狀態彈性調整,如果某週出油特別嚴重就增加一次清潔面膜,反之膚況穩定時減少頻率。
面膜挑選指南
Photo from iStock
市面上面膜種類五花八門,挑選時除了考慮功效需求,也要顧及自己的膚質和對成分的耐受度。以下提供不同膚質適合的面膜類型與成分建議,並提醒一些常見誤區,幫助妳避開踩雷:
- 乾性肌膚挑選重點:優先選擇高保濕、高滋潤的面膜,同時可選帶有修護屏障功效的面膜。乾肌不太適合強調清潔的泥膜,若想淨化毛孔可偶爾使用但敷完一定要加強保濕。但仍要注意,不要以為精華越濃稠越營養就每天敷,乾肌也需要讓皮膚休息;過猶不及反而可能導致粉刺頻出。
- 油性/痘痘肌挑選重點:選擇清爽控油、淨化毛孔的面膜,同時別忽略補水,油肌適合清爽型保濕成分的面膜,因為適度保濕能平衡油脂分泌、減少皮脂腺過度工作。另外,油性肌切忌選擇質地過於厚重滋養的面膜,否則可能悶出更多粉刺;也不要認為刺痛就是有效,在敷感非常刺激時應立即停用,可能成分不適合你的肌膚。
- 敏感肌挑選重點:強調舒緩修護、低刺激的面膜為主,成分宜簡單溫和,越少複雜添加越好。最好避開含酒精、人工香精、化學防腐劑、果酸水楊酸等刺激性成分的面膜,避免過敏風險。購買新面膜前,建議先做局部測試:取少量精華塗在耳後或下巴邊緣肌膚,確認無刺激反應再正式敷全臉。敏感肌不要迷信「純天然就一定不刺激」,某些天然植物精油一樣可能造成過敏,選擇前仍需了解成分是否適合自己。
- 混合肌挑選重點:混合肌因同時有油又有乾的特性,挑選面膜可以分區使用或選擇溫和平衡配方的產品。比如T區使用深層清潔面膜,U區則使用保濕面膜;或者選擇一些同時兼具保濕與控油成分的面膜,從而達到平衡效果。千萬別一款面膜敷全臉就可以,不管成分多溫和,對混合肌而言都可能顧此失彼,因此可以準備兩種以上面膜輪流或並用,針對需求各個擊破。
另外,不論膚質類型,購買面膜時要留意產品標示的適用膚質、主要功效及成分濃度,而不是只看廣告或網紅種草就盲從,適合別人的未必適合你。初次使用的新款面膜,一定要留心皮膚的反應,出現任何不適感覺都應馬上停用。如果有已知的過敏源,更要仔細查看成分表,避開這些「地雷」。懂得聰明選擇適合自己肌膚的面膜,才能敷面膜敷得安心有效,不輕易踩誤區。
常見敷面膜錯誤與迷思破解
Photo from iStock
即使敷面膜是簡單的保養方法,還是有許多錯誤觀念,我們快來檢視自己有沒有中招:
迷思1:敷越久越補,多敷會更好
很多人以為面膜敷久一點可以讓精華完全滲透,其實15 - 20分鐘就是黃金時間。超過時間,面膜布會開始變乾反過來從皮膚吸水,或使得活性成分長時間停留反而刺激肌膚。正確做法是遵照產品包裝建議的時間,通常10-20分鐘足矣。千萬別帶著片狀面膜睡著,隔天醒來只會發現面膜紙乾硬黏在臉上、皮膚反而更乾!泥膜和撕拉面膜更不能超時,否則很容易造成皮膚乾燥緊繃或拉傷角質。
迷思2:每天敷面膜皮膚會變超好
過猶不及在保養上同樣適用。正如前文提到,面膜多久敷一次需適度節制,並非天天敷就能急速變美。皮膚需要的是穩定規律的保養,而不是密集轟炸。每天敷反而可能讓角質層受損或養分過度,導致敏感和爆痘。最安全的頻率是每週2-3次左右即可,讓肌膚有時間休息調適。
迷思3:敷面膜前後不用特別洗臉
有些人嫌麻煩,臉沒洗就直接往上貼面膜,這是大忌!皮膚表面的髒污會妨礙精華吸收,還可能把細菌悶在肌膚裡引發痘痘。所以敷面膜前一定要徹底清潔卸妝。至於敷完面膜要不要洗臉,則要視面膜類型而定:前面也詳細解釋過,片狀面膜和睡眠面膜不用洗,泥膜和撕拉面膜要洗。如果是敷完片狀面膜覺得臉上精華很多不舒服,可以用清水沖掉多餘殘留即可,不需要再動用洗面乳深度清潔。
迷思4:面膜可以取代所有保養品
有時懶癌發作,我們可能想「敷完面膜,其他保養品就省略吧」。其實面膜只是週期性加強保養,並不能取代每日的基礎護膚流程。舉例來說,敷再多保濕面膜,如果平日不擦乳液鎖水,水分一樣留不住;用了清潔面膜但不及時保濕,皮膚照樣乾燥粗糙。所以敷面膜後該做的保濕、防曬一步也不能少,才能善用面膜效果。別幻想一片面膜就無敵,日常作息飲食和基礎保養才是肌膚穩定的不二法門。
迷思5:邊洗澡邊敷面膜一舉兩得
有些人喜歡洗熱水澡時順便敷片狀面膜,認為蒸氣會打開毛孔、增加吸收,然而事實剛好相反。洗澡時高溫環境容易讓人冒汗,面膜精華反而不易吸收,還可能隨汗水流失,導致越敷越乾。正確作法是洗完澡、毛孔打開且皮膚潔淨後再敷面膜,此時肌膚更能喝飽精華。此外,洗澡時敷泥膜也不見得好,因為水汽反而會讓泥膜不容易乾,不利於發揮清潔效果。因此建議妳把敷面膜當作獨立的步驟,在一切準備就緒、放鬆靜態的狀態下進行,效果才更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