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片酬,其實只是冰山一角!荷李活女神收入大揭密,看見光鮮背後的金錢權力遊戲

你以為的片酬,其實只是冰山一角!荷李活女神收入大揭密,看見光鮮背後的金錢權力遊戲

Celebrities News
By June on 13 Oct 2025
Digital Editor
POPLADY Fashion Editor Work hard ! Play hard june.huang@poplady-mag.com

當鏡頭落下,紅毯的燈光熄滅,女明星們的生活並不只是夢幻的禮服與香檳派對。最近,一場法律糾紛,讓觀眾得以罕見地一窺荷李活金字塔頂端的現實。

目錄 + 快速連結

Blake Lively近日與導演Justin Baldoni對簿公堂,她提交了一份未簽署的合約草案,揭示了她在一部電影中可以獲得最少170萬美元的片酬,還沒包含提名、獲獎獎金和票房毛利分潤等等。這份文件或許只是未簽署的草案,但它點出了好萊塢明星經濟的一個關鍵真相:「片酬」只是表面,真正的收入在幕後。

固定片酬之外,還有一整套獎金遊戲

「女明星賺多少」這問題聽起來很奢華但也模糊Photo from IG@blakelively

對很多人來說,「女明星賺多少」這問題聽起來很奢華但也模糊。因為片酬(也就是演員拍電影或電視劇直接得到的報酬)看似簡單,但其實背後牽涉很多因素:知名度、角色重要性、製片公司資本風險、票房可能性、獎項期待、與演員自己談判的籌碼等。了解這些因素後,才能明白為什麼片酬差異可能從幾十萬到上千萬美元。

Blake Lively在It Ends With Us

她的基本片酬(固定收入)超過170萬美元Photo from IG@blakelively

Blake Lively因電影《It Ends With Us》的製作糾紛,與導演Justin Baldoni對簿公堂。根據公開的法院文件,揭示了她的基本片酬(固定收入)超過170萬美元。這是她出演該片作為主角的「門票」。 合約中還包括各類獎項相關的獎金,像是奧斯卡提名:10萬美元;得獎20萬美元,其他像是Golden Globes提名與獲獎、SAG獎提名與獲獎也有類似獎金設計。

如果電影表現好、又獲獎,那女星的收入可能遠超起始的基本片酬Photo from IG@blakelively

加上票房里程碑獎金(當電影票房達到製作成本的3到5倍時,每達標就支付一定獎金),以及若干附加福利(例如私人司機、助理費、交通與飲食補助、拍片時的住宿福利等等)。 這些條款展示了單單「固定片酬」之外的附加元素:獎金 + 分潤(或票房掛鉤) + 福利。這也意味著如果電影表現好、又獲獎,那女星的收入可能遠超起始的基本片酬;反之,如果某些條件沒達成,收入就會少很多。

從演員到企業家:新世代女星的財富轉型

這幾年,荷李活出現一個明顯趨勢:頂級女星不只靠演戲賺錢,而是打造自己的產業鏈。

Zendaya電視劇每集片酬約100萬美元

Zendaya在HBO的劇集《Euphoria》第3季,據報導她每集片酬約100萬美元Photo from IG@zendaya

電視劇不同於電影,常有「一集一集付費」的制度,而角色要穩定帶戲、演員要兼製作人、演技與知名度要到一定程度才能談得高價。Zendaya在HBO的劇集《Euphoria》第3季,據報導她每集片酬約100萬美元。

這樣的數字,首先因為她是主角,而且她在劇中影響力大Photo from IG@zendaya

這樣的數字,首先因為她是主角,而且她在劇中影響力大,不只是演員,也擔任製作人;劇集對平台來說是重要資產,品質與觀眾期待值高;演員談判能力強 + 有過往成績做背書。這使得她能從每集固定薪資+製作人報酬中獲得非常可觀的片酬。

Margot Robbie在《Barbie》同時擔任製作人

Margot Robbie在《Barbie》中不只是主演,她同時擔任製作人Photo from IMDb

電影是否大賣直接影響後端收入;角色與製作人的雙重身分,讓她有更多收入來源Photo from IMDb

Margot Robbie在《Barbie》中不只是主演,她同時擔任製作人。根據報導,她預期因為電影票房爆炸性成功,她的總收入(固定片酬 + 與票房掛鉤的分紅 + 製作人報酬等)大概5,000萬美元上下。這裡的重點是,電影是否大賣直接影響後端收入;角色與製作人的雙重身分,讓她有更多收入來源。而不是單純只靠演出那部分。

Scarlett Johansson更像投資合夥人

Scarlett Johansson因《Black Widow》的串流發行影響票房分潤而起訴DisneyPhoto from IMDb

這類分潤結構讓演員不僅是勞方,更像投資合夥人Photo from IMDb

像Scarlett Johansson因《Black Widow》的串流發行影響票房分潤而起訴Disney,最後達成未公開金額的和解(據Wall Street Journal,她原本有望分得5,000萬美元以上)。這類分潤結構讓演員不僅是勞方,更像投資合夥人。Blake Lively的草案中同樣包含分潤條款,意味她已不再只是片場上的明星,而是作品商業成功的參與者。

Emma Stone、Reese Witherspoon

Emma Stone在《Poor Things》拿下奧斯卡Photo from IMDb

Emma Stone在下一部Disney電影《Cruella 2》的片酬談判中也提升至800萬到1,000萬美元Photo from IMDb

Emma Stone在《Poor Things》拿下奧斯卡之後,在下一部Disney電影《Cruella 2》的片酬談判中也提升至800萬到1,000萬美元。Reese Witherspoon的製作公司Hello Sunshine在2021年以9億美元賣出,讓她成為荷里活少數真正「財富自由」的女演員之一。

這些數字讓人驚訝,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她們背後的思維轉變,不再只是被選角的那個人,而是創造機會的那個人。

收入透明與性別現實

Jennifer Lawrence得知自己的薪酬比男同事低時「又氣又失望」Photo from IMDb

在光鮮的數字之下,性別差距依舊存在。Jennifer Lawrence曾在女性主義線上刊物Lenny Letter坦承,得知自己在《American Hustle》的薪酬比男同事低時「又氣又失望」,那場自白引發荷李活掀起一波薪資平權運動。

2024年荷李活前10名男演員平均年收入仍高出女性同儕近30%Photo from IMDb

根據BBC整理的數據,2024年荷李活前10名男演員平均年收入仍高出女性同儕近30%。Blake Lively的事件雖非薪酬平權訴訟,但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一種正在進行的結構鬆動:透明,是重新分配權力的第一步。

觀眾看到的是紅毯上的女神形象,但她們真正厲害的地方,是懂得在資金、創作與話語權之間拿捏平衡。

Blake Lively、Margot Robbie、Zendaya,她們的成功不只是演技與美貌,而是清楚地意識到,在娛樂產業裡,掌握條件、談判籌碼、投資自己,才是永續的事業策略。這次的官司或許讓Blake Lively暫時站上輿論風口,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也提醒我們,紅毯的光芒會散去,唯有懂得談條件的女人,才能讓燈光永遠照著她走。

繼續閱讀:

Text:POPLADY Editorial

Photo Source:IG@blakelively、IG@zendaya、IMDb

追蹤我們的 IG poplady.mag

訂閱 POPLADY 的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