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聽到別人打噴嚏、咳嗽、咀嚼聲?你可能有「恐音症」

害怕聽到別人打噴嚏、咳嗽、咀嚼聲?你可能有「恐音症」

Health & Fitness
By June on 19 Nov 2025
Digital Editor
POPLADY Fashion Editor Work hard ! Play hard june.huang@poplady-mag.com

在公共場合聽到咳嗽、咀嚼、打嗝、清喉嚨等等聲音時,全身突然緊繃、心跳加快、想立刻逃離現場,其實你可能正面對一種被正式命名的狀態:Misophonia(恐音症)。這些聲音對多數人來說很一般,但在恐音症患者的大腦裡,會引發如同「警鈴大作」的反射。

目錄 + 快速連結

什麼是Misophonia「恐音症」

Misophonia在2001年首次被正式命名,原意是「對聲音的厭惡」Photo from pexels

Misophonia2001年首次被正式命名,原意是「對聲音的厭惡」。但隨著研究增加,科學界發現它的本質更複雜,因為觸發的不是大聲音,而是「特定聲音」。這些聲音通常來自人類日常行為(咀嚼、呼吸、敲筆、吸鼻子

恐音症患者的反應通常是情緒➝生理的連鎖Photo from pexels

恐音症患者的反應通常是情緒生理的連鎖:焦躁、怒意、心跳加快、胸悶、想逃跑。更進一步的研究指出,恐音症患者對特定聲音的反應,與「腦部威脅偵測系統」過度活躍有關,就像是大腦過度敏感的煙霧偵測器。

恐音症的地雷聲音,為什麼常與「吃飯」、「呼吸」有關?

多數觸發聲都來自人類的「口部聲音」Photo from pexels

多數觸發聲都來自人類的「口部聲音」。研究推論,這些聲音在人類演化上與親密距離有關,大腦容易將這些聲音誤判為入侵、威脅或壓迫性存在,於是引發不合理卻強烈的厭惡與逃避,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聽到別人吃東西發出聲音會瞬間暴怒卻說不出原因。

社會壓力讓恐音症更難說出口

恐音症在日常中常被誤會成太挑剔、對別人無禮、玻璃心、太「公主病」Photo from pexels

恐音症在日常中常被誤會成太挑剔、對別人無禮、玻璃心、太「公主病」,但恐音症真正難受的地方在於,它讓很多人默默承受心理壓力,明明自己覺得很不舒服,卻在公共場合都要假裝沒事。

對聲音敏感的現象,如恐音症(Misophonia),提醒我們大腦與情緒反應的複雜性。聲音不僅是環境的一部分,也可能影響不同人的心理與生理感受。理解這類反應,有助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安排環境、提升互動品質,也提供科學視角去看待「為什麼某些聲音會引起強烈反應」這件事。

Text:POPLADY Editorial

Photo Source:YouTube@primevideoaunz、pexels

追蹤我們的 IG poplady.mag

訂閱 POPLADY 的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