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肯特公爵夫人辭世享耆壽92歲:當音樂老師比當公主更快樂、溫網擁抱成經典,她的人生為何被稱最不王室的王室成員?
英國肯特公爵夫人 Katharine Worsley 於 2025 年 9 月 4 日晚間在倫敦 Kensington Palace 的寓所平靜辭世,享耆壽 92 歲。Buckingham Palace 發布聲明,King Charles III 與王后,以及 Prince Edward, Duke of Kent 與家人共同悼念,並感念她一生對慈善、音樂與年輕世代的關懷。對世人而言,她不只是王室成員,更是 Wimbledon 場邊那個安慰落敗選手的優雅身影,也是校園裡以「Mrs. Kent」之名教孩子們唱歌的老師。肯特公爵夫人,用 92 年人生告訴我們,真正的貴族精神不在於頭銜,而在於如何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
王室裡最低調的身影告別
Photo from IG@theroyalfamily
2025年9月,英國王室傳來消息:肯特公爵夫人凱薩琳於肯辛頓宮的寓所安然辭世,享耆壽92歲。消息公佈後,人們第一時間想起的並不是王室的排場,而是那張經典畫面:1993年 Wimbledon決賽,她如同母親般摟住落敗的Jana Novotna,給予個真誠的肩膀。那一刻,讓世人明白原來皇室也能如此貼近人心。
Photo from IG@theroyalfamily
多年後,她又隱身英格蘭北部的小學音樂教室以 Mrs. Kent 的身份教孩子們唱歌。沒有花俏的姿態,只有真心的陪伴。當這段人生謝幕,人們想起的不是皇冠,而是她在人群中的柔光。
從莊園小姐到音樂夢想
Photo from IG@theroyalfamily
凱薩琳 1933 年出生於約克郡的霍文厄姆莊園,爸爸是從男爵,媽媽家族在化工業發跡,標準的英國上流社會配置。外表是典型貴族千金,內心卻更像藝術青年。凱薩琳自小沉醉於音樂,學習鋼琴、小提琴甚至風琴,在學校還擔任音樂活動的主辦,早早展現對創意的執著。
Photo from IG@theroyalfamily
雖然未能考入皇家音樂學院,她仍選擇把熱情傾注於教育,先後在幼兒園與兒童之家工作。對一位日後要入駐宮廷的女性而言,這樣的背景似乎「不夠王室」,卻正是這種貼地的底色,讓她後來更能與人共鳴。誰說未來的公爵夫人就不能是帶點反骨的音樂少女?
打破600年傳統的叛逆婚禮
Photo from IG@theroyalfamily
1950年代末在軍事聚會上遇見愛德華王子後,這段戀情並不被婆婆瑪麗娜公主看好,認為新娘門第不夠顯赫。但兩人的感情經得起考驗,最終贏得了祝福。1961年兩人宣布訂婚後,凱薩琳做出震撼決定:堅持在約克大教堂舉行婚禮。
Photo from IG@theroyalfamily
約克大教堂上一次舉辦王室婚禮已是 600 年前的往事,傳統王室婚禮都在西敏寺或溫莎城堡舉行。她穿著設計師 John Cavanagh 設計的 1960 年代風格婚紗,15 英尺長的裙襬需要反覆練習才能優雅行走。婚禮當天賓客雲集,連未來的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都在這場婚禮上邂逅了希臘的索菲亞公主。一場婚禮,兩段王室姻緣,她的選擇意外成就了歷史。
人生最黑暗時刻的堅強面對
Photo from IG@theroyalfamily
Photo from IG@theroyalfamily
婚後的凱薩琳婚後,她育有三名子女:George Windsor, Earl of St Andrews;Lady Helen Taylor;Lord Nicholas Windsor,並迅速融入王室生活,成為備受愛戴的成員。但人生從來不會一帆風順,70 年代成為她的人生低潮期。先是摯愛的父親過世,接著因感染德國麻疹被迫終止第 4 次妊娠,1977 年更是痛失腹中兒子 Patrick 帕特里克。
Photo from IG@theroyalfamily
她後來回憶:「這對我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我完全沒想到這樣的事情會對女性造成如此巨大的創傷。」喪子之痛讓她在1978年因「神經緊張」住院數週。那些年的磨難沒有擊垮她,反而讓她變得更加溫暖和有同理心。她選擇將痛苦轉化為力量,更能理解他人的苦楚,也為日後的慈善工作和溫暖舉動奠定了基礎。這段經歷教會她,真正的堅強不是不倒下,而是跌倒後還能重新站起來,並且願意伸手拉起其他跌倒的人。
溫網史上最溫暖的擁抱
Photo from IG@theroyalfamily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1990 年代初期,凱薩琳在溫網創造了體壇史上最動人的畫面。1993 年女單決賽,捷克選手諾沃特娜在第三盤領先的大好形勢下突然崩盤,輸給了衛冕冠軍格拉芙。頒獎典禮上,諾沃特娜痛哭失聲,凱薩琳沒有維持王室成員的距離感,而是像慈母般將她攬入懷中,讓她趴在自己肩膀上盡情宣洩情緒。那一刻,她不是高高在上的公爵夫人,而是一個理解痛苦的女性。這張照片至今仍是網壇經典,被譽為「體育史上最溫暖的時刻」。
300年來首位皇室天主教徒的勇敢抉擇
Photo from IG@theroyalfamily
1994年,凱薩琳做出了震撼英國王室的決定:改信天主教。這並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源自多年來的痛苦與失落,她自己也形容這是「經過長期思考的個人決定」。在新信仰中,她找到了安定與清晰。要知道,自 1701 年《王位繼承法案》以來,這樣的舉動在英國王室中幾乎前所未見。她由樞機主教 Basil Hume 接受入教,成為自 Stuart 王朝以來第一位公開改信天主教的高級王室成員,她也勇敢寫下的「人生新篇章」。
Photo from IG@theroyalfamily
對 Katharine 而言,這份信仰不只是儀式,而是療癒。經歷過幼子死產、長年與憂鬱症糾纏的她,在天主教裡獲得了聖公會無法提供的心靈慰藉。當時社會輿論一度嘩然,但 Queen Elizabeth II 選擇支持她的決定。更耐人尋味的是,她的兒子 Lord Nicholas Windsor 以及部分孫輩日後也陸續跟隨她,走向同樣的信仰道路,延續了屬於家族的新傳統。
當音樂老師比當公主更快樂
Photo from IG@theroyalfamily
已屆古稀之年的凱薩琳做出人生最重大的決定:放棄所有王室職責和「殿下」頭銜,前往萬斯貝克小學擔任音樂老師。她要求大家稱呼她為「肯特太太 Mrs. Kent」,校方和家長都不知道這位溫和親切的音樂老師的真實身份。
Photo from IG@theroyalfamily
她曾在訪問中透露:「那是我做過最令人興奮的工作之一。」教導來自弱勢背景的孩子們音樂,讓她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有趣的是,這位優雅的公爵夫人私下竟是嘻哈音樂的愛好者,Eminem 和 Ice Cube 都在她的歌單中。她曾開玩笑說:「如果你在 M40 高速公路上看到有人開車時表情特別古怪,那可能就是我在車裡跟著饒舌。」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2013 年,當愛德華王子中風後,她默默搬回肯辛頓宮照顧丈夫,六十多年的婚姻最終回歸到最純粹的相伴。近期舉行的天主教葬禮,正是她人生選擇的最後註腳:在追求名利的世界裡,她選擇了服務他人;在人人渴望鎂光燈的時代,她選擇了隱身幕後。白金漢宮的聲明形容她「熱愛音樂、心懷年輕人」,這就是她最鮮明的標籤。她不是最張揚的公爵夫人,卻是最有人情味的那一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