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夢,現在能被看見了:荷蘭設計工作室Modem推出「夢境紀錄儀」把你的潛意識拍成朦朧短片

你的夢,現在能被看見了:荷蘭設計工作室Modem推出「夢境紀錄儀」把你的潛意識拍成朦朧短片

Lifestyle Art & Culture
By Roxanne on 13 Jul 2025
Digital Editor
POPLADY時尚編輯 負責時尚、美妝、珠寶、生活、美食、影劇、文化潮流 Color my life with chaos of trouble. roxanne.lee@poplady-mag.com

昨晚的夢太精彩,醒來卻只剩一團迷霧?這種稍縱即逝的夢幻體驗幾乎每個人都曾遇過。從古至今,人們為了留住夢境想盡辦法,寫夢日記、對夢境解析、研究潛意識的符碼,小說和電影裡更是早早描繪出各種「夢境記錄儀」的科幻場景。還記得《Inception》(港譯:潛行兇間,台譯:全面啟動)中那台讓人共享夢境的神秘裝置嗎?現在一個現實版的「捕夢機」誕生,由荷蘭設計工作室 Modem 打造的 Dream Recorder 夢境紀錄儀,讓這原本只存在於幻想中的黑科技成真,彷彿直接把你的夢拖進現實世界的銀幕播放。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他們真的做到了。

目錄

你的夢,現在能被看見了Modem 打造的 Dream Recorder 夢境紀錄儀

你的夢,現在能被看見了Modem 打造的 Dream Recorder 夢境紀錄儀Photo from IG@modem.works

你有沒有試過早上醒來,腦海像放映機壞掉一樣,只剩下模糊一角的夢?那種五彩斑斕、一轉眼就消失的畫面,總讓人忍不住朝記憶深處追溯,可惜越努力,越像是空中泡影。荷蘭設計工作室 Modem 最新提案:「夢境記錄儀 Dream Recorder」登場,抓住每一次潛意識的霧影:一台神似極簡時鐘的桌邊裝置,竟能瞬間把夢編織成一段段超短影片,好像把你的潛意識錄了下來。

柔和開機,一鍵啟動潛意識

你還在睡意朦朧中,只要伸手按下這位「捕夢夥伴」機身上的柔光按鈕,開始輕聲訴說昨晚那些仿佛不是自己的記憶:漂浮在未知水面的寂靜、城市角落一盞燈下的重逢、或是那突然跳動的金色魚影……它不需要你說得多華麗,無論使用哪種語言都可以,就是想要原汁原味的「夢之日記」。AI 模型立馬聯手語音辨識,把所有夢語轉換成文字,然後開始處理、想像、再生成,就像你親手剪輯的那齣私密小片。

朦朧即最真,低解析才夢幻

朦朧即最真,低解析才夢幻Photo from IG@modem.works

影片不走極致逼真路線,而是用厚重、朦朧而帶有顆粒感、印象派式的剪影畫面,把夢那種若有似無、飄忽不定的感覺完整保留。每一幀像是小畫家眼中的映像記憶,不管是紅花開得曖昧,還是荒野裡一座石砌巨城,都彷彿隱隱在心底。這些影像的風格來自插畫家 Alexis Jamet 的作品,這位藝術家擅長畫一些不太清楚的風景與情緒,就像夢裡的某個房間、一片無人的街,畫風不清楚,感覺卻很強烈。

Modem 強調 Dream Recorder 夢境紀錄儀不想幫你理解夢,而是讓你重新「感受」夢。那些超現實又跳躍的夢境片段,被 AI 以「超低解析度」的方式呈現,正好呼應夢境本身的虛實之間。當你看著影片中流動變換的色塊與影像,就像再次置身於剛才的夢裡;熟悉的情緒撲面而來,也許是驚奇,也許帶點不安,一切都透過這小螢幕被溫柔地喚起。

不同行為風格提示,自由轉場你的夢

不只如此,你還能加一點自己的個性色彩,在語音開頭加上幾句 style prompt,比如「哇,好復古膠片風」或「來點水彩渲染」。AI 便會依照你的指令,微調整段影片的色調與風格。這不只是重播,而是一場情感翻譯,透過影像語言,將內在世界投射出來。

七格儲存,一週夢境掌握在手

七格儲存,一週夢境掌握在手Photo from IG@modem.works

裝置內建七個儲存格,對、就是設計師精算過的模樣:代表週一到週日。每一格都能收錄當日的夢片段,讓你隔天想看、隔週複習、甚至追蹤重複出現的主題。是浪漫的小日常,也是檢視潛意識流動的工具,等同你自己一週次的心理觀察日誌。

開源精神,DIY 你的夢境版本

任何人都能下載、印出、買零件、DIY 裝起來Photo from IG@modem.works

任何人都能下載、印出、買零件、DIY 裝起來Photo from IG@modem.works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MODEM(@modem.works)分享的貼文

Dream Recorder 夢境紀錄儀還有更迷人的設計,就是它不是一件商業產品,而是一份公開的設計。軟體、程式碼、電子元件、機殼 3D 模型都放在 GitHub,任何人都能下載、印出、買零件、DIY 裝起來。是自己動手的藝術品,更是對主流科技的一種反思:科技要讓使用者成為創作者,而不是只當終端消費者。

不只是浪漫小玩具,更是心靈探索工具

你若以為這只是個浪漫 gadget,那就太低估它了。Modem 覺得,不管是美夢還是惡夢,都是潛意識在對話。把那畫面捕捉下來,不是要治療,而是讓我們「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當你看見夢裡自己反覆走過的廊道、有時候出現的恐懼符號,有些人發現夢境總繞著同一個人打轉便有機會去反思:是不是身體渴望改變?是不是某個壓力想讓你注意?Dream Recorder 提供的,不只是影片,而是一次照見自我的機會。

不是鬧鐘,不是音響,是一台會做夢的白色小怪獸

從設計輪廓來看,Dream Recorder 沒有硬朗線條,白色圓潤、不對稱、不太搶眼,有點像你記憶裡某段童年印象的輪廓,也不是那種會讓人一秒認出是科技產品的樣貌。設計團隊就是想,它要能漫不經心地放在枕邊桌上,好像從來就是那裡的靜謐居民。和照明、眼罩、水杯是同一種類型的「床邊的守夜人」而不是「科技商品」。它不會連網、不會跳通知,不需要你滑螢幕或下載東西,它只在清晨醒來的那一刻發光,在你還沒全清醒時,幫你找回潛意識的片段。

潛意識的收藏盒,甚至是藝術創作起點

潛意識的收藏盒,甚至是藝術創作起點Photo from IG@modem.works

最有意思的是這項設計不只是在蒐集夢,更是打開創意隧道。不少藝術家已經在腦中盤算:說不定可以用它當原型,把夢境中的素材,摘錄成劇本、畫作,甚至音樂,它更像一面小鏡子,映出你的祕密、你的情緒、你的脆弱。想像一下,把抽象的夢境呈現在畫布上,就是從心底划出的第一筆自由。這台裝置溫柔地遞出了你的夢:一個小小的邀請,邀你更認真地看見自己,也讓我們相信科技,還可以更有溫度。

追蹤我們的 IG poplady.mag

訂閱 POPLADY 的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