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在鎂光燈裡,卻選擇用畫筆尋找光:17歲Lily許韶恩拋開標籤與期待,在畫布上書寫屬於自己的故事
你可能認識她,是因為她媽媽是小S。你可能曾在綜藝裡看過她小時候軟萌的模樣,或者在雜誌照片上,注意到她那雙寫滿故事的眼睛。但現在,Lily許韶恩想讓你認識她的方式換了一種,不是透過螢幕,不靠誰的光芒,而是靜靜地,在一面牆上,用畫筆、用色彩、用一幅幅讓人佇足的作品。
從被看見,到學會不在意
Photo from IG@lilyhsuuuu
在大部分青少年還在煩惱該穿哪雙鞋上學、煩惱IG要發什麼文時,Lily的成長過程早就被鏡頭捕捉、被網友評論,有時被讚,有時被批,甚至還沒開口,就被貼上標籤。她曾經也很介意這些聲音,但誰不會?後來她說:「我決定不要活成別人眼中的樣子。」她選擇開始畫畫。畫那些藏在心裡的怪東西、沒人懂的顏色、只有她看見的情緒。
Photo from Lily 許韶恩創作展Prey of Prey
Photo from Lily 許韶恩創作展Prey of Prey
畫展裡的畫,有的抽象、有的像夢、有的像夜晚裡說不出口的心事。也許你看不懂,但沒關係,那是她的語言。對Lily來說,畫畫就像呼吸,不是為了讓你喜歡,而是她活著的方式。
不是明星的女兒,而是一個藝術家
Photo from IG@lilyhsuuuu
Photo from Lily 許韶恩創作展Prey of Prey
很多人好奇:「你媽是小S,那你有壓力嗎?」她的回答很坦白:「有,但我更想要變成自己。」畫展現場,她沒特別打扮,穿著隨興,站在畫前面,不像藝人,更像一個正在用畫筆找答案的青少女。她的畫沒有想要取悅誰,也不套流行的包裝,只是把自己最真實的樣子攤開給你看,不怕你看,不怕你誤解。
Photo from Lily 許韶恩創作展Prey of Prey
Photo from Lily 許韶恩創作展Prey of Prey
你會發現,那些看似狂放的線條,其實藏著很細膩的自我探問。那些色塊的堆疊,像是17歲少女人生裡的撞牆期,有困惑、有孤單,但更多是「我要成為誰」的自問。
「Prey of Prey」:視線中的心理劇場
Photo from Lily 許韶恩創作展Prey of Prey
Photo from Lily 許韶恩創作展Prey of Prey
Lily的首場個人創作展《Prey of Prey》(獵物的獵物),在台北得然藝術(TARTCH Art Space)正式登場。展出25件畫作和樹脂公仔,件件承載她對「被看」與「反被看」的思索 。其中最打動人的是那幅名為《Barbie》的金髮少女畫作,是Lily致敬已故姨媽大S的作品,象徵深厚思念與情感寄託。還有那件媽媽最愛的第一幅作品《Hungry Girl》,在深夜裡母女倆相視落淚,畫作前的對話成了Lily的心靈印記。
Z世代在畫裡對話
Photo from Lily 許韶恩創作展Prey of Prey
Photo from Lily 許韶恩創作展Prey of Prey
Lily被策展人、臺藝大藝術家李承道譽為「Z世代凝視系藝術家」,在普普藝術(Pop Art)與超扁平(Super Flat)間展現成熟視角與創作敏銳感 。Lily清楚自己身處影像與社群審美的時代,她將少女幻象與情緒解構融入創作,畫出Z世代獨有的敘事風格。她筆下角色甜美中帶著危險,看似柔和卻隱藏鋒利,每幅作品都是一場視覺設局,觀者以為在看她,卻早已落入她的凝視之中。
成為自己,是她最美的作品
Photo from IG@lilyhsuuuu
Photo from IG@lilyhsuuuu
有人說,她是小S的女兒,有天賦、有資源;也有人說她叛逆、不合群、特立獨行。但如果你親眼看過這場展覽,你會知道,她不是你以為的那個女孩。她是Lily,一個17歲,正在用藝術長出自己的樣子的人。她沒有刻意要討喜,沒有要告訴你答案,她只是把自己攤開在你面前。如果你願意,也許可以和她一樣,開始問問自己「我,是我想成為的樣子嗎?」
Photo from IG@lilyhsuuuu
如果你也曾在青春裡不知所措、也曾被貼上標籤,這場畫展,也許會是你的一面鏡子。不需要懂藝術,只需要願意聽一個女孩用畫筆說出的真心話。
📍Lily許韶恩創作展《Prey of Prey》資訊
展期|2025年6月29日至7月5日 10:00-18:00
地點|台北得然藝術(TARTCH Art Space)台北市內湖區南京東路六段503號1F
票價|自由入場
繼續閱讀:
Text:POPLADY Editorial
Photo Source:Lily 許韶恩創作展Prey of Prey、IG@lilyhsuu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