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億歐元補血?Valentino或將拿到來自開雲集團和大股東Mayhoola緊急注資,揭示奢侈品「盈利模式」正重新洗牌
在全球精品市場進入震盪周期的此刻,Valentino 的財務表現成為業界觀察的焦點。面對消費降溫、批發通路調整與主要市場需求放緩,品牌在 2024 年的營運數字呈現出典型的過渡期特徵。營收小幅下滑,獲利承壓,負債水位偏高,使外界開始關注品牌在下一階段是否仍能維持競爭力。就在各界議論之際,外媒報導兩大股東 Kering 與 Mayhoola 或將釋出的增資決定,讓 Valentino 的處境出現轉折,也顯示股東對品牌長期價值仍抱持信心。這筆資金挹注不僅被視為短期穩定器,更可能是為未來重整鋪路。Valentino 的挑戰與變動,某種程度映照著整個業界的結構性轉向,使這場資本與策略交錯的故事備受關注。
當經典遇上Valentino轉型陣痛
Photo from Valentino
在時尚界光鮮亮麗的背後,財務報表上的數字往往更為赤裸,即使是 Valentino 這樣一個擁有輝煌歷史的品牌,也無法迴避產業轉型期的現實挑戰。就在 2025 年 11 月,外媒報導 Valentino 或將獲得了來自大股東 Mayhoola 與開雲集團(Kering)聯手注入的 1 億歐元「救命錢」。
Photo from Valentino
這筆注資的導火線,是品牌在2025年稍早觸發了關鍵的貸款協議違約條款。這在奢侈品界是極為罕見的警報。深入探究,我們發現截至2024年底,Valentino的淨債務(含租賃負債)已高達 10.8 億歐元。這個「債務黑洞」源於 2024 年 12 月首次觸發的違約,並在 2025 年上半年盈利能力持續惡化所導致。
Photo from Valentino
但換個角度看,這其實反映出品牌正處於關鍵的重整期。銀行每六個月檢視一次財務狀況,這種機制某種程度上也是在督促品牌加速調整步伐。這場財務波動並非孤立事件,背後映照的是整個精品產業正在經歷的深層變革,消費模式在改變,市場重心在移動,通路在重組。對 Valentino 來說,眼前的困境或許正是徹底蛻變的契機,畢竟真正的經典品牌從來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在一次次危機中淬煉出更堅韌的姿態。
救命稻草:卡達王室與開雲的及時雨
Photo from Valentino
面對這場危機,鏡頭自然轉向了兩位「金主」:大股東 Mayhoola(卡達王室投資機構)與持股 30% 的開雲集團(Kering)。兩者傳出談妥了一億歐元的注資方案,預計 12 月 10 日前分兩批到位。這筆錢能做什麼?暫時讓銀行安心,給品牌一點喘息空間重新調整體質。儘管一億聽起來很多,攤開來看卻只是杯水車薪,畢竟總債務高達十億等級。同時,義大利媒體透露,兩大股東私下還在討論追加 1.5 億歐元的可能性。
Photo from Valentino
這種階段性的資金支持策略其實相當務實,既能及時回應眼前的財務需求,又保留後續彈性調整的空間。從投資角度來看,這反映出股東們願意陪伴品牌度過轉型期,而非選擇快速撤資。畢竟在精品產業的生態系統裡,品牌價值的累積需要時間耕耘,短期波動不代表長期潛力的消失。
奢侈市場寒潮,誰能在調整期站穩
Photo from Valentino
2024 年 Valentino 的財報數字確實顯示出調整期的特徵。銷售額下滑 2.8% 來到 13.1 億歐元,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則下降 21% 至 2.48 億歐元。這組數據透露了一個危險訊號:銷售僅是微幅下挫,獲利能力卻已嚴重惡化,這意味著品牌的利潤空間正被極度壓縮。
Photo from Valentino
這些數字背後反映的是批發通路的結構性變化,以及歐洲和中國市場消費模式的轉變,消費者明顯變得更加謹慎。批發業務的萎縮其實是整個產業的共同趨勢,許多品牌都在重新思考通路配置,將重心從多品牌選貨店轉向直營門市和數位平台,但 Valentino 此策略短期內讓經銷批發業務銷售額猛跌兩成以上 。
Photo from Valentino
直營渠道和香水美妝等品項雖有成長,但遠不及填補批發縮減的缺口,營收小幅下滑卻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由此產生。中國市場的放緩也不僅限於 Valentino,而是全球精品產業都在面對的新常態。這種市場變化正在迫使品牌回歸本質,重新檢視產品競爭力、品牌定位的清晰度,以及與消費者溝通的方式。數字的波動某種程度上是產業洗牌的自然現象,那些能夠在這段時期找到新定位的品牌,往往能在下一個週期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
Valentino股權結構背後的策略考量
Photo from Valentino
在這場財務風波背後,Valentino 的股權版圖也正經歷一場耐心博弈。現階段 Mayhoola 持有 Valentino 70% 的股權,法國奢侈品巨頭開雲集團則握有剩餘 30%。早在 2023 年開雲豪擲 17 億歐元買下少數股權時,就與 Mayhoola 約定未來將全面收購 Valentino。就在今年 9 月雙方決定將「交叉買賣權和認購權協議」期限延長至 2029 年。在產業面臨週期性調整的當下,給予彼此更多時間來觀察市場走向、評估品牌重整成效,其實是相當理性的選擇。
Photo from Valentino
同時隨著奢侈品市場遇冷,開雲集團本身也在優化旗下品牌組合,需要更謹慎地配置資源,而 Mayhoola 作為長期投資者,同樣希望在最適當的時機點做出決策。這種股權安排的彈性設計,讓各方都能在維持合作關係的同時,保有因應市場變化的空間。說到底,精品產業的併購遊戲考驗的是對時機的精準判斷。
經典品牌共同的考題:傳承與創新的微妙平衡
Photo from Valentino
儘管當下局勢嚴峻,一億歐元買到的是時間,也是重新定義品牌的機會。Valentino 現在手握珍貴的調整空間,關鍵在於如何善用這段緩衝期建立更穩固的競爭優勢。開雲集團的新掌門人 Luca de Meo 早已強調,要「降低債務、縮減成本,必要時對部分品牌進行結構重組與重新定位」,接下來可以預見的是一場財務和營運的瘦身行動,而管理層則在今年秋天換上具有數位轉型經驗的新任 CEO Riccardo Bellini,顯示品牌求新求變的決心。Valentino 的故事其實是許多經典品牌的縮影,如何在保有 DNA 的同時擁抱變化,如何在傳承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這段轉型期的考驗確實嚴峻,但也可能孕育出更有韌性、更貼近市場脈動的品牌樣貌。
繼續閱讀:
Text:POPLADY Editorial
Photo Source:Valenti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