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法國罰款、美國加稅!SHEIN考慮將總部遷回中國,為香港上市鋪路
快時尚巨頭SHEIN曾經是「中國小公司走向全球」的代表,現在卻傳出要把總部從新加坡搬回中國。這不只是搬個地理位置那麼簡單,而是一場關乎上市、監管與資本市場的國際策略大戲。你可能會想,這跟買衣服有什麼關係?其實,這場「上市攻防戰」已經悄悄影響了SHEIN的每一件新品。
從新加坡到中國:SHEIN的回家之路
Photo from IG@sheinofficial
幾年前,SHEIN將總部設在新加坡。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想要塑造國際化形象,減少「中國公司」的標籤,更容易融入全球市場。低價、快速上新、社群行銷,SHEIN很快就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然而,當SHEIN計畫在香港上市時,情況開始變得複雜。中國證監會對其上市申請進行審查,這讓SHEIN意識到,如果想順利上市,或許總部還是得回到中國,更靠近監管核心。
香港上市?SHEIN的秘密計畫
Photo from IG@shein_tw
根據彭博社報導,SHEIN已就設立內地母公司事宜諮詢律師,這表明這項計畫已在積極推進中。PitchBook的私人資本分析師Melanie Tng也指出:「對於像SHEIN這樣在消費者、跨國和數位商務交叉領域運作的公司來說,香港可以說是唯一可行的主要離岸上市地點。」目前SHEIN正在考慮這一步。
法國的監管風暴:環保、價格與政策壓力
Photo from IG@sheinofficial
SHEIN的挑戰不只來自中國。在全球市場中,法國曾給它沉重一擊。2025年7月,法國競爭與消費者監管機構對SHEIN開出4,000萬歐元罰單,理由是其在促銷活動中存在價格誤導行為。調查發現,SHEIN在促銷期間,57%的商品未進行價格調整,19%僅有微幅折扣,甚至有11%的商品價格上漲,這些做法被認為誤導了消費者。
法國的「快時尚警告」
Photo from IG@jane_morelli
不只如此,法國政府還通過「反快時尚法案」,明確針對像SHEIN、Temu等超快上新、極低價格的跨境電商。法案說得很清楚,品牌若被認定為「超快時尚」,未來可能得支付污染罰款,還要繳交生態稅,甚至不能再打廣告、不能找網紅合作。這些措施顯示出,對於SHEIN這樣的中國快時尚品牌,全球監管的壓力越來越大。
美國政策變動:跨境電商的新挑戰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除了法國,SHEIN在美國也面臨挑戰。今年5月,美國取消了針對中國製造商品的最低限度豁免政策。過去寄給個人價值低於800美元(約HK$6222、NT$2.4萬)的包裹可以免徵進口稅,這導致運往美國的小額包裹數量驚人。近期,美國宣布將取消這項減稅政策,意味著SHEIN的跨境銷售成本將上升,也可能影響全球供應鏈策略。
全球監管夾擊,SHEIN回家找靠山
Photo from IG@sheinofficial
面對這些挑戰,SHEIN開始重新評估全球策略:搬回中國總部,爭取中國監管部門對香港上市的支持,成為最直接、最現實的選擇。這不只是策略上的調整,更像是一種求生與突破的智慧布局。
Photo from IG@shein_japan
SHEIN的故事告訴我們,快時尚不只是流行與低價,背後還有一場國際監管、資本市場與策略博弈。從新加坡搬出、再到可能回中國,SHEIN的每一步都像在走鋼索,平衡全球擴張與監管合規。
下次刷SHEIN的新品時,不妨想想這些看似簡單的平價單品,背後正上演一場跨國上市大戲,企業、監管、資本三方的角力,正在悄悄影響我們的購物體驗。
Text:POPLADY Editorial
Photo Source:IG@dazy_fashion、IG@sheinofficial、IG@shein_tw、IG@shein_japan、IG@jane_more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