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品牌最不環保的一次表演?ARC'TERYX在喜馬拉雅山,點燃名為《升龍》的火藥煙花作品,125億市值跟著被炸掉了
9月19日,中國藝術家蔡國強與安踏旗下的戶外品牌ARC'TERYX(不死鳥/始祖鳥)在喜馬拉雅山脈海拔5500公尺的高原,點燃了名為《升龍》的三幕火藥煙花作品。影片中,巨大的火光如龍升空,在雪山背景下氣勢磅礡。但這樣的震撼很快被輿論定義為「炸山」,號稱以環保為核心的品牌,居然選擇在全球最脆弱的生態區域之一,用爆破來致敬自然?
ARC'TERYX是誰?
Photo from IG@arcteryx
Photo from IG@arcteryx
ARC'TERYX來自加拿大溫哥華,創立於1989年,以高規格的登山、攀岩與戶外裝備聞名。它的標誌來自始祖鳥化石,代表專業與極限探索精神。2019年,ARC'TERYX的母公司Amer Sports被中國體育巨頭安踏(Anta) 聯合財團收購。從那時起,ARC'TERYX就不再只是「加拿大專業戶外品牌」,而成了安踏全球版圖的一部分。
中國本土化案例卻踩中環保議題
Photo from unsplash
如今,ARC'TERYX的成長重心在中國市場,無論是門市擴張還是行銷策略,都緊扣中國消費者。這次與蔡國強的合作,其實正是安踏運作下的「中國本土化」案例之一。問題是,這樣的合作選擇了喜馬拉雅山高原,卻直接踩中最敏感的環保議題。
「環保敘事」的反噬
Photo from 微博
ARC'TERYX一直將可持續、與自然共生作為品牌價值。但煙花在喜馬拉雅山海拔5000多公尺的高原炸開時,品牌過往塑造的環保形象瞬間崩塌。網民批評「以環保之名,行炸山之實」,環保團體更直言這是對高原脆弱生態的破壞。
這種反差感之所以強烈,正是因為ARC'TERYX曾經被視為「專業、純粹、尊重自然」的代表,而如今在安踏的推動下,品牌為了中國市場的聲量,卻做出了一場明顯與其理念背道而馳的活動。
道歉,但沒有平息
Photo from IG@arcteryx
風波延燒後,ARC'TERYX與蔡國強工作室先後發表道歉聲明,強調使用了可降解物料、清理殘留,甚至搬走了附近牲畜,並會配合第三方環評。然而,這些補救說法並未說服大眾。對許多人而言,核心問題不是「清理做得徹不徹底」,而是這場活動本身的價值觀,一個標榜環保與戶外精神的品牌,是否應該用這種方式來「致敬自然」?如果藝術家最重視的是「文化致敬」,為什麼形式卻讓人感覺是消費自然?在這些質疑下,道歉很難真正平息輿論。
從藝術到商業的矛盾
Photo from 微博
蔡國強的火藥藝術一直帶有破壞與壯麗的二元性。在城市或展覽館,它象徵力量與前衛;但放在喜馬拉雅山脈,這種表演就像是一種對自然的消耗。品牌與藝術家得到曝光,但環境可能承擔無法彌補的代價。
這裡的矛盾不只是「藝術 vs 環境」,更是「品牌話術 vs 真實行為」。ARC'TERYX想要透過藝術創造一種神話,但結果卻讓人看見了空洞的矛盾,環保如果只是廣告詞,那麼這個品牌的核心價值還剩下什麼?
股價跌幅達7%,市值蒸發
Photo from IG@arcteryx
除了輿論與環保爭議之外,這次事件也直接反映在財經層面。安踏(02020.HK)在9月22日週一早盤股價大幅下挫,一度跌幅達7%,今日早市股價收盤下跌4.6%,報收92.35港元/股,總市值蒸發125億港元。
造成股價波動的核心原因,就是安踏旗下高端戶外品牌ARC'TERYX在喜馬拉雅山脈舉辦的煙火秀。輿論對品牌形象的負面影響,也直接折射到投資人信心上,成為安踏股價下跌的重要因素。這也再次提醒,品牌價值不僅靠視覺或行銷堆砌,更需要與核心理念相符的實際行動支撐。
ARC'TERYX × 蔡國強的《升龍》是一場典型的「用力過猛」,藝術、商業、品牌價值在這裡失去平衡,留下的只有批評與不信任。ARC'TERYX被安踏收購後,確實在市場上加速擴張,但這次的事件也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當品牌一再用「環保」當作行銷策略,它必須接受更嚴苛的檢視。否則,再壯觀的煙火,也只是一瞬即逝的幻象。
Text:POPLADY Editorial
Photo Source:unsplash、ARC'TERYX、IG@arcteryx